
摘 要
表示,以1%的贴息比例计算,每100亿元的财政支出理论上可以撬动1万亿元的消费需求,显著高于消费补贴的杠杆效应。贴息方案落地后,预计对于提振消费将起到积极作用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将获得财政部贴息。
8月12日下午,财政部官网发布对两类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方案。对于符合条件的两类贷款,财政部将按照“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的标准贴息。其中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单户服务业经营主体可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根据实施方案,本次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可向财政部门申请预拨贴息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财政贴息对经办银行或贷款机构有明确范围限定。
其中,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公布的经办银行为21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个人消费贷款的经办贷款机构为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以及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此外,地方财政部门可视情况将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纳入政策实施范围。
两大实施方案均提及,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表示,以1%的贴息比例计算,每100亿元的财政支出理论上可以撬动1万亿元的消费需求,显著高于消费补贴的杠杆效应。贴息方案落地后,预计对于提振消费将起到积极作用。
餐饮住宿等八类主体可获贴息
根据财政部官网,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服务业贷款方案》)。
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服务业贷款方案》显示,可享受贴息的贷款需满足三大条件:
一是由21家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
二是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三是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同时,《服务业贷款方案》强调,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此外,《服务业贷款方案》对享受贴息的经营主体的行业类别、贷款类别等方面亦有明确要求。比如,养老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符合央行养老产业贷款统计标准。
文件显示,本次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财政贴息为事后拨付。政策到期后,经办银行向财政部门申请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贴息,收到财政部门的拨付资金后,再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贴息资金,或按期收息时扣除对应贴息资金。
消费贷单家机构最高补3000元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消费贷方案》)由财政部、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
《消费贷方案》显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消费贷的年贴息比例也是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
同时,《消费贷方案》要求,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本次《消费贷方案》列示贷款经办机构为23家,但明确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
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不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由贷款经办机构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并结合各自情况通过手机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向告知借款人财政贴息具体情况。
同时,贷款经办机构可向财政部门申请预拨一定比例的贴息资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