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抗战回望46︱《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沦陷区的游击战

adminddos 2025-08-13 11:16:23 6 抢沙发
抗战回望46︱《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沦陷区的游击战摘要: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片国土沦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军放弃了对沦陷区的争夺,国共两党均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本文将介绍《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中华民国三十年),以期反映游击作战的情况。

阴影部分为沦陷区(“游击区”)

浙西,在当时的概念里指“南凭杭州湾及钱塘江与南岸各县相对,北隔太湖与江苏相望,西以天目山脉与安徽接界,东边以平湖、嘉善、嘉兴与江苏之金山、松江、吴江等县为邻,西南则以桐庐、分水、昌化与本省建德、淳安相衔接”。其中,浙西东部是“河沼平衍”,西部则是“山陵起伏”,即分别是杭嘉湖平原与天目山区。

淞沪战役爆发后,浙西东部迅速沦陷,日军并向天目山区窜扰,同时或有进占浙东企图,经相互争夺,1941年时,双方大致僵持在长兴、武康、余杭、富阳一线。浙西最后方的第一区,县境未有日军进犯的仅有昌化一县而已。

但是,杭嘉湖平原地区的沦陷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放弃了对该地的争夺。1938年2月浙江省政府通过《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提出要“收复沦陷土地”。

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回忆称“敌人在初期因为情形不熟悉,而且为兵力所限,在沦陷区完全是取守势,只是在占领的据点内困守。据点以外,就不敢过问了”。因此,“我们在敌人据点以外,一切行动都很自由,行政的设施,和以前差不多”,无论这一说法是否完全属实,至少反映了当时国民党政权收复失地的客观环境。

《新华日报》对黄绍竑的采访

于是,国民党当局将沦陷区称为“游击区”,并以各种方式在“游击区”恢复政权。1938年是游击区政权的恢复时期,1939年、1940年则是游击区政权的发展时期。为了加强游击区的行政工作,浙江省政府于1939年1月在天目山成立浙西行署。浙西行署作为浙江省政府指挥浙西游击区的前方基地,行署主任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

《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中华民国三十年)由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秘书处统计室编撰,1942年由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是抗战时期隶属于浙西行署的一个战时文化、宣传、出版机构,抗战期间出版了大量的书刊,抗战胜利后即告结束。该书所属的“浙西抗建丛刊”即为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的丛书中的一种,就笔者所见,这套丛书至少出版了四十多种书籍,部分书目整理如下:

从书名即可看出,该书主要是由图表构成,计分为行政枢基、地方警卫、民政设施、财政状况、经济斗争、教育文化、政治工作、民力动员八个类别,统计数字主要来自1941年11月。

行政枢基,包括组织结构,职员介绍与人数、收支、历次会议、人口、土地与各县主官、任期和县署所在地。

地方警卫,包括我军兵力、武器弹药、历次战役、杀敌锄奸、伪军反正、情报工作、交通状况、空袭损失、刑事案件与敌伪的据点、兵站仓库、兵力、番号和主官姓名。

民政设施包括各县区乡镇保甲、户口壮丁、敌据点内我方秘密行政机构、殉职人员、调训人员、卫生组织、赈济。

财政状况包括各县各项收支、撤废各种苛捐杂税。

经济斗争包括经济建设、粮食生产、收购与配拨、员工食米、各县特产、合作社、经济封锁、经济游击队、经济游击战果。

教育文化包括学龄儿童、成人识字程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敌伪教育、流动学校、流动施教团、各县出版的报刊、敌伪报刊。

政治工作包括政工人员人数与介绍、经费、殉难人员与自卫队政训人员。

民力动员包括兵役、军民合作站、献金、破路塞河动员民力、优待军属。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国民党政权的确为收复沦陷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沦陷区也很难一概而论,浙西东部的确如浙江省政府所称的“游击区”一样,存在着相当多的国军力量的渗透。尽管这本书出版不久后,日军即攻入浙东,浙江省政府亦随之后迁,但至少浙西行署仍然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