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俄罗斯二代寡头崛起

adminddos 2025-08-19 16:45:49 4 抢沙发
俄罗斯二代寡头崛起摘要: ...

序 从绍伊古的调动谈起

2025年6月17日,莫斯科郊外,红木家具风格的中式别墅里,一位西北汉子正摩挲着壁炉上"孔曰成仁,所以仁至"的鎏金大字。这位不是别人,正是普京的"铁杆兄弟"——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绍伊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绍伊古还是隐藏的"中国文化迷"。

他在莫斯科郊外亲自设计了一栋中国风的别墅,壁炉刻字引用了文天祥的诗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1955年,绍伊古出生于唐努乌梁海(今天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乌梁海是一个满蒙合并词汇,意思为"山地之民"。黄皮肤、高颧骨、不善言辞,喜打猎,这是图瓦人的典型特征。出生在唐努乌梁海,绍伊古多多少少和咱们中国有些渊源。

因此说,绍伊古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便不足为奇。更何况,绍伊古年轻时还在建筑工地抡过锤子,他1977年毕业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理工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曾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11年。

读者别被绍伊古那副蒙古大汉的面相骗了,这是战斗民族里少有的"儒将",可谓是"俄罗斯版的曾国藩",能文能武,玩得转导弹也玩得转政治。

苏联解体的30多年来,俄罗斯政府经历近20次改组,换官员比换衣服还勤,唯独绍伊古稳如泰山。这位不苟言谈的图瓦狠人,一步步实现从建筑工人到国防部长的逆袭之路,其中最大的成功密码无外乎一个"忠"字。

在中国文化浸染下,绍伊古正是按照儒家"臣事君以忠"的君臣思想行事。回望职业生涯,无论是国家建筑建设委员会副主席,还是第一任紧急情况部部长;无论是莫斯科州州长,还是长达12年的国防部长,绍伊古始终兢兢业业、身先士卒,对普京忠心耿耿、事必躬亲。

要知道,绍伊古是叶利钦时代的旧臣,既不是普京的"圣彼得堡老乡团",也没在克格勃混过,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命三郎"的狠劲和"老板指哪我打哪"的一片忠心,跻身成为普京的心腹。

绍伊古的老家图瓦州,这是普京休假最喜欢去的地方。据公开报道,普京至少去了8次图瓦,几乎每次都是绍伊古作陪,甚至由绍伊古的女儿克谢尼亚充当导游。好比乾隆六次下江南,四次都是由甄家接驾。

2018年,普京第四次当选总统,心情很好。那一年,在图瓦州的森林里,普京和绍伊古打着赤膊,策马奔腾,野钓、野游、野炊,普京不无自豪地向世界展示,他和绍伊古的亲密关系。

绍伊古,这个俄蒙混血儿,最终站在了俄罗斯帝国最中心的位置,掌握着俄罗斯核武器的第二把钥匙,而第一把钥匙,属于总统。

多年来,绍伊古手里的军费大概四五百亿美元,也就是美国上万亿军费的一个零头,但是他要干的事可不少,以有限的资金硬生生撑起世界第二强军队的门面,干得确实很不容易。

左手要保养6000枚核弹头,右手得捣鼓苏-57战斗机、图160轰炸机、T14坦克、"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这样的"大杀器",这是俄同美西方叫板的底气。

每年的五九阅兵要搞好,防长的重要职责,是要让本国人民觉得你很强,睡得着觉。还要去叙利亚等地方打仗,笼一笼势力范围。防长更重要的职责是,要让世界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觉得你很强,睡不着觉。

还有,军人福利待遇要保障,要不这帮兄弟谁会给你卖命。当然了,高级军官的别墅和游艇也不能少。所以说,防长做到绍伊古这样,已经很了不起。

但不同于曾国藩的是,绍伊古还没有吃透"结硬寨,打呆仗"的道理,全面出兵乌克兰还是遵循了战斗民族那一套大开大合的作风,出其不意搞奇袭。这一点在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俄乌冲突从"闪电战"拖成"蜗牛战",从"速决战"打成"持久战",暴露了国防部的种种弊端。

尤其是震惊世界的"瓦格纳兵变"。

2023年6月,俄罗斯雇佣兵集团瓦格纳的"山大王"普里戈任开着坦克部队,大张旗鼓进军莫斯科,扬言为普京"清君侧",干掉"只会打败仗、歧视雇佣兵"的绍伊古。深夜,普京大帝衡量了利弊,一句"我站绍伊古",普里戈任瞬间便没了脾气。

2023年8月,一架载有10人的私人飞机坠机,普里戈任毫不意外地结束了他作为"传奇厨子""雇佣兵头子"的一生。其实类似剧情,中国历史已写过一遍又一遍。

2024年5月7日,普京以将近90%的支持率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隆隆战火声中强势开启第五任期。

可绍伊古本人也没想到,普京新任期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国防部,大刀阔斧对国防部开展"反腐风暴"。

普京雷霆出击,调任绍伊古为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以腐败罪名逮捕2名副防长,更换4名副防长职务,解职多名国防部高官。一波接一波,毫不手软,抓的全是"重量级人物"。短短几个月里,绍伊古旧部接连落马,几乎成了"一锅端"。

俄国防部的人事变动就像一声炸雷,瞬间在克里姆林宫精英圈里炸响,震惊了所有人、牵动了各派系。俄罗斯的精英洗牌向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是强力部门、寡头集团、技术官僚们的"暗箱斗地主"。绍伊古,成了这场牌局里最先被打出的"王牌"。

就这样,从绍伊古开始,普京轰轰烈烈拉开了新一轮精英轮换的序幕。

壹:当老臣老去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绍伊古今年70岁,他对职务的调整云淡风轻,依旧是一副冷峻的面容,他内心知道,普京枪口对准的对象从来不是他本人。

普京看重忠诚,绍伊古最重忠诚。按照儒家传统,绍伊古对普京"臣事君以忠",普京同样"君使臣以礼"。不同于多数媒体的分析和判断,绍伊古并没有被边缘化。

普京选择将绍伊古调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是保护而不是边缘化绍伊古,新的职务类似于美国的总统国安事务助理,这同样是一个发挥关键作用的角色,含金量很高。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绍伊古代表普京频频访问朝鲜、马来西亚等国,足见普京对其器重。

绍伊古的新职务叫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那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又是个什么机构呢?

这是俄罗斯权力架构的中枢系统,这有点类似于美国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真正拍板国家大事的地方。

联邦安全会议包括13位常任委员,这是俄罗斯明面上的核心决策圈,普京是老大,麾下聚集"12位护法",主要包括文官和技术官僚团队、强力部门集团("西罗维基"集团)两大类。

这些文官集团和强力部门长期是普京内政外交的左膀右臂。比如,拉夫罗夫在外长的岗位上干了21年,"铁娘子"马特维延科担任议会上院主席已经14年。

文官集团与强力部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也是普京用人的独到之处。

绍伊古卸任防长,普京出乎所有人意料,任命了熟稔经济学的别洛乌索夫担任防长。65岁的别洛乌索夫出身经济学世家,属于文官集团,是普京身边最信得过的"钱袋子顾问",圈子干净得像一瓶纯净水,眼里只有普京一个老板。

让经济学家管国防部,看似是"跨界乌龙",实则是想让他当"战争大管家"——毕竟打持久战,拼到最后都是钱。当年普京就曾让经济学家谢尔久科夫搞军改,如今故技重施,明摆着是要跟乌克兰"耗"到底,顺便给国防部的账本好好"减个肥"。

像美国一样,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深层国家"。

除了明面上的心腹政治大臣,也就是联邦安全会议常任委员,俄罗斯还存在一个可以直通克里姆林宫的寡头经济圈,这是俄罗斯台面下的核心决策圈。

普京是这个寡头圈的老大,具体成员包括国有企业负责人(国企寡头)和私有企业老总(私企寡头)。比较著名的是下面"10大金刚"。

俄罗斯是一个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往往难以摆脱"寡头经济"的陷阱。苏联解体后,以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代表的七寡头,踩在苏联的尸体上迅速崛起,据说攥着全国一半的财富,可谓呼风唤雨、权势滔天,嚣张到敢放话,"能让猴子当总统"!据普京本人回忆,在刚当总统的时候,这些寡头堂而皇之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对他下达命令。

普京后来的雷霆手腕大家也都知道,七寡头要么锒铛入狱,要么流亡国外,堪称驯服寡头的教科书。

但是,普京只是消灭了旧寡头,并未消灭寡头经济。俄罗斯经济结构仍是原材料型经济,财政收入主要靠卖油卖气。寡头经济在俄罗斯运行了几十年,是俄罗斯发展的动力,也是俄罗斯经济的痼疾。

也就是说,旧的寡头覆灭了,新的寡头起来了。不同的是,旧寡头干政不听话,新寡头听话且忠诚。

美国的深层国家集团敢于和美国总统掰手腕,甚至左右总统决策。但俄罗斯的深层经济寡头在普京面前只会点头,哪怕被美西方制裁得肉疼,在国家需要出钱出力时毫不含糊。

俄罗斯新寡头群像,包括谢钦、米勒、阿布拉莫维奇、罗腾贝格等

比如克里米亚大桥等项目,这是普大帝光辉的政治功绩,是俄罗斯自沙俄时代以来的"百年梦想工程"。这个重担最后落到了罗腾贝格头上。罗腾贝格嘴上说着"为国奉献,不为赚钱",实际上心里门儿清,这是普京压着他"出血表忠"。

我们曾写过《沉默的沙皇》上下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普京周围的政治老臣和心腹寡头。

上面介绍的俄罗斯这"十二护法"与"十大金刚",或运筹帷幄于朝堂上下,或执掌乾坤于市场内外,随普京披荆斩棘数十载,在现代俄罗斯的画卷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老无所乐、暮年多忧(старость не радость)。无论是明面上的联邦安全会议老臣,还是明面下的经济寡头集团,这些陪着普京并肩战斗多年的老面孔终究抵挡不住时间的侵蚀,逐渐老去。

在岁月的催促声中,老臣们趁着还在任上,开始着手培养这个帝国的新一代精英,以便延续政治家族的影响。

与此同时,普京一边签署老臣延期退休的总统令,一边也在思考俄罗斯未来精英的命题。

于是,俄罗斯版"纸牌屋"的大戏合起上半场的帷幕,吹响下半场的序曲。第一代精英唱念做打完毕,开始退居幕后。第二代精英纷纷摩拳擦掌,准备粉墨登场。

新一轮的权力游戏开始了,拿绍伊古开刀不过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由头和起点。

贰:帕特卢舍夫父子

绍伊古卸任了防长,占了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职务。这样一来,原来担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职务的帕特鲁舍夫,则因年龄偏大变相退休,担任俄总统助理,负责海洋和造船事务。

普京拿掉帕特鲁舍夫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职务,无论如何也要好好补偿老帕一家,那就继续提拔老帕的儿子。小帕特鲁舍夫已担任俄农业部长,那就再上一个台阶,擢升为俄副总理。送他们家一个"权力补偿套餐"!

大小帕特鲁舍夫是俄罗斯朝堂上著名的父子兵。

大小帕特鲁舍夫

老帕特鲁舍夫今年74岁,是普京克格勃时期的同僚,在普京崛起的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普京在克格勃的第一心腹,一度被认为是仅次于俄总统、总理的三号实权人物。

老帕1999年接替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2008年担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忠心跟随普京20余载,著名的保守派、反西方派,怼起欧美政客来言语犀利,击中要害,就像西伯利亚的寒风袭来,为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老帕的儿子,小帕特鲁舍夫今年47岁,是标准的"精英二代养成记",本科就读国家管理学院,硕士读外交学院,博士读联邦安全局学院,"入仕三板斧"砍得又快又准。

要知道,俄罗斯精英有着传统的成长路线。如果搞外交,则会选择外交部下属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或者外交学院。如果搞经济,则会选择总统下属的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或者国家管理学院。最好再去强力部门下属的学院镀镀金,如俄联邦安全局学院、总参军事学院,这里多是强力部门的精英二代。小帕就读的三所院校完全是俄罗斯二代精英成长的模板。

工作后,小帕先在老爸的好友米勒手下工作,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熟悉业务,在高层中混个脸熟,接着挑起大梁担任俄罗斯农业银行"一把手",最后接掌农业部长,47岁就走上了仕途的最快车道。

2018年,就在俄罗斯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小麦出口国那一年,小帕接手了农业部的工作。

小帕不负众望,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正是在小帕的领导下,2020年,俄罗斯在后苏联时期首次成为粮食净出口国。2023年,俄罗斯农业出口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35亿美元,稳居全球第四大农业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地位。

但也不能说普京满意小帕的工作。2023年12月,俄罗斯的鸡蛋飞速上涨,以至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打趣称,要在访俄时给普京送鸡蛋。

普京揣着明白装糊涂问小帕,鸡蛋价格怎么样啊。小帕回答说,一切正常啊。普京当即就沉下脸色,老百姓可不这样觉得。

说到底,小帕2024年升任副总理可能还是沾了父亲的光。小帕自己谈及父亲对他的照顾也从来直言不讳,他说:

"我同父亲有很好的关系。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将他的精神、力量注入在我身上,自然而然,这些努力结出了果实。"

不仅是老帕结出了果实,其他老一代精英培育的果实也逐渐成熟。

叁:弗拉德科夫家族

同帕特鲁舍夫父子类似,俄罗斯朝堂上的父子兵还有很多。比如弗拉德科夫和他的两个儿子。

在国防部的人事大洗牌中,普京任命了4名新的副防长。其中一位名叫帕维尔·弗拉德科夫的年轻人瞬间吸引了舆论的眼球。要知道,他的父亲是普京多年的心腹——老弗拉德科夫。

时光拉回到1995年,帕维尔考入圣彼得堡苏沃洛夫军事学院,时任对外经济关系部第一副部长的老弗拉德科夫到苏沃洛夫学院看望儿子,一辆挂着国家牌照的汽车停在学校门口,引起了全校的骚动。

普京公开称赞老弗拉德科夫把儿子从莫斯科送到军校历练,那时候,普京还是圣彼得堡的副市长。

普京和老弗拉德科夫,那是几十年的交情。

2024年,就在普京会见老弗拉德科夫几个小时后,后者的小儿子就从总统办公厅总统事务局副局长的岗位上调任国防部副部长。

老弗拉德科夫今年75岁,自上世纪90年代便活跃在俄罗斯政坛,为人谨言慎行,中规中矩,同各派关系都处理的不错,是当之无愧的政坛多面手:既是经济学家,曾担任俄贸易部长;也是外交官,曾担任俄驻欧盟常驻代表;还是克格勃,曾担任对外情报局局长,2004年官至俄罗斯总理,成为普京手下的二当家。

老弗年事已高,他的辉煌时代过去了,但影响力丝毫不减,现任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所长,也是金刚石-安泰集团董事会主席。

战略研究所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花园环(类似于北京二环)最贵的地段,原来是女贵族莫罗佐娃的故居。它的前身是苏联克格勃第一总局情报问题研究所、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分析中心。金刚石-安泰集团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军工企业之一,俄罗斯防空系统的压舱石S-400、S-500都是出自该集团的手笔。

战略研究所所在地——莫罗佐娃故居

老弗多年来驰骋于外交、经贸、强力、军工等不同部门之间,为儿子打下了一片江山。他有两个儿子,一个经商,一个从政。

大儿子彼得·弗拉德科夫47岁,是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的主席,这是俄罗斯资产规模最大的五家银行之一,主营业务是国防采购和大型国家合同。

小儿子帕维尔·弗拉德科夫,今年4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新任国防部副部长。

帕维尔成长路径和小帕特鲁舍夫类似,走的是传统精英培养路线。先后在苏沃洛夫军事学院、俄联邦安全局学院、俄外交学院学习,之后在俄外交部、安全局、总统办公厅历练,最后顺理成章成为国防部副部长。

实际上,帕维尔和小帕特鲁舍夫是同级同学,两人同期在联邦安全局学院学习。说到底,两人都是强力派出身。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苹果总是落在离苹果树不远的地方。这句谚语形象概括了帕维尔的仕途轨迹。

23岁,帕维尔进入外交部泛欧合作局,担任三等秘书,而他的父亲,刚好曾担任俄驻欧盟使团代表。

29岁,帕维尔进入安全局担任中层干部,可巧这也是其父亲长期深耕的强力部门圈。

33岁,帕维尔被父亲安排进入总统办公厅,担任俄总统事务局副局长。总统事务局负责普京的衣食住行,这一职务是距离普京最近的岗位之一。大到海外访问,小到地方视察,普京总统本人的后勤保障如同贴身警卫一样重要。

44岁,帕维尔在总统事务局干了11年后,在保障总统活动的后勤岗位上大事小情,事无巨细,最终以其细心耐心忠心赢得了普京信任,最终升任国防部副部长,跻身俄罗斯高层精英的第二梯队。

就这样,帕维尔在父亲光环的笼罩下,迅速掌握了克里姆林宫晋升通道的精髓,在众多二代精英中脱颖而出。

"一门三父子,个个顶梁柱"。老父亲掌管军工企业,大儿子负责国防订单,小儿子手握军方实权,弗拉德科夫家族成为俄罗斯新老精英接任交替的完美示范。

朝堂父子兵的现象表明,俄罗斯政治老臣的二代已经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三把手、四把手开始担任一把手、二把手等更重要的职务。

肆:齐维廖夫夫妇

回到国防部的人事风暴,普京解职了大名鼎鼎的女上将、副防长舍夫佐娃,提名了齐维廖娃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务秘书。

能在男人堆里的国防部做到副部长,可见这两位都是富有传奇经历的斯拉夫女人

舍夫佐娃是俄罗斯13位大将中唯一一位女性,被誉为俄军的"总会计师",担任俄副防长职务长达14年,掌管着百万俄军的粮饷。

舍夫佐娃总是一身干练的军装,莫斯科每年的5.9阅兵,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这位女将军的裙子从未过膝。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第一反应总是想问她有没有老寒腿。

舍夫佐娃

舍夫佐娃被解职后,齐维廖娃成为继舍夫佐娃之后的第二位女副防长。

俄罗斯女人从夫姓,齐维廖娃在嫁人之前的夫姓是普京娜。没错,齐维廖娃和普京有关系,而且关系不浅,她是普京的侄女。

作为普京的侄女,齐维廖娃自然颇有传奇。这位斯拉夫女人面容坚毅,原本是出身医生世家的精神病医生,之后是名震全国的煤老板,最后又突然转身为政治家,实现了从医生到商人再到政客的"跨行变变变"。

多年的从医经历培养了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沉着冷静的抗压心态,这为齐维廖娃转入商界和政坛打下了深厚基础。

齐维廖娃的丈夫——齐维廖夫,现在担任俄罗斯能源部长。可以说,自从和齐维廖娃结婚后,齐维廖夫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了。

2012年,俄罗斯能源巨头蒂姆琴科将俄罗斯在煤炭领域的重量级企业——科尔马尔集团,以象征性的极低价格出售给齐维廖夫夫妇。至于为什么极低价格,想必多少和齐维廖娃的姓氏有关。

2018年,齐维廖夫出任克麦罗沃州州长,这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产煤区,齐维廖娃则担任科尔马尔集团董事会主席,两夫妇实际上是俄罗斯最大的"煤老板"。

优则仕。齐维廖娃的野心不止于煤老板,她积极投入当地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政策和民生问题改革,在地方政治舞台崭露头角,随后成功进入全俄社会保障监管理事会,迅速从地方走向中央。

2023年,普京成立"祖国保卫者"基金会,专门为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士兵及其家属提供抚恤和后勤保障,这样一来,长期负责社会保障工作的齐维廖娃,顺理成章被任命为该基金会的首任主席。

在担任"祖国保卫者"基金会主席期间,齐维廖娃全身心投入工作,坊间称她经常加班到深夜,广泛筹集资金和物资,走访慰问士兵家属,媒体曝光度不断走高。

2024年对于齐维廖夫夫妇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齐维廖夫高升为能源部长,一跃从地方大将成为掌控俄罗斯经济命脉的能源大管家。而齐维廖娃,被普京擢升为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务秘书。

今年妇女节前夕,普京在齐维廖娃组织的战士遗孀座谈会上耐心聆听遗孀的困难,当场给出解决方案,一度几乎泪洒当场,这令前线打仗的士兵倍感温暖,齐维廖娃在军中的地位和声誉也愈发高涨。

齐维廖娃和齐维廖夫,这对俄罗斯政坛上最有名的"夫妻档",正成为俄罗斯权力版图中冉冉升起的明星。

伍:精英二代的社交季

19世纪的圣彼得堡,冬宫,冬天,这个季节是沙皇和贵族的社交舞会季。窗外漫天飞雪,屋内舞曲翩翩,俄罗斯舞、华尔兹舞、卡德里尔舞、马祖卡舞、波罗维茨舞一曲接着一曲,年轻的贵族子女跟随父母盛装出席,在觥筹交错中完成仕途升迁、婚姻大事。

21世纪的圣彼得堡,地点从冬宫转向圣彼得堡国际会展中心,时间从冬天转向夏季。这里每年6月都会迎来精英二代的社交季——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普京每年都会出席这一论坛,这是俄罗斯国家生活最隆重的主场外交。而有普京本人出席的全体会议入场券,一张就要卖到135万卢布(约1.5万美元)。

依旧伴随着19世纪柴可夫斯基的圆舞曲,精英二代奔波在不同主题的圆桌会、推介会、冷餐会,同样经由父辈牵线搭桥,迅速成为政界商界翘楚,获得外国政要和投资者青睐。

我们上文提到的帕特鲁舍夫父子、弗拉德科夫父子、齐维廖夫夫妇,正是这里的常客。

普京侄女齐维廖娃,主持了发展残疾人服装市场的讨论会。这次她的身份,是"在翅膀上"服装品牌的创始人。她动情地表示,她创造的衣服品牌不只面向残疾人和有残疾的退伍军人,而是希望营造一个"以人民名义、为人民服务"的服装生态系统。

当然,参与论坛的还有诸多二代精英的代表。

2025年,普京的两个女儿沃龙佐娃和吉洪诺娃更是首次亮相圣彼得堡论坛。

普京的大女儿沃龙佐娃详细阐述了生物安全的前沿问题,小女儿吉洪诺娃生动分析了技术主权的重点性。这两个领域,都是普京正在推进的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大女儿沃龙佐娃在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最喜欢的一本书——《美丽新世界》,这是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反乌托邦的经典著作,描述了所谓"文明社会"沉迷物欲、道德沦丧的故事,影射西方的意味明显。

除了普京的女儿,12大护法和10大金刚的二代也纷纷亮相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曾给普京当导游的绍伊古(12大护法之一)女儿克谢尼亚,作为俄罗斯"铁人三项"联合会主席,主持了"俄罗斯体育的全球项目"分论坛。

罗滕贝格(10大金刚之一)的儿子罗曼作为俄罗斯冰球协会第一副主席参加了"体育媒体:现象与潜力"的圆桌会。冰球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的国球,也是普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总统办公厅主任瓦伊诺(12大护法之一)的儿子亚历山大作为战略倡议署青年政策的负责人,分享对激发青年创新思想的看法。近几年,战略倡议署的发展势头迅猛,每年举办"新时代的强大思想"论坛,普京不时也会出席。

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基里延科的儿子弗拉基米尔作为VK公司(俄最大社交网络公司)的总经理,老科瓦尔丘克(10大金刚之一,俄媒体和金融巨头)的小儿子斯捷潘作为VK公司高管,分享了对限制西方社交媒体、发展国产社交软件的看法。

基里延科是俄罗斯的意识形态总管,负责内宣,在俄乌开战后封杀Meta、Instagram,还计划逐步限制Meta下属的Whatsapp,推广俄罗斯版的的微信"Max"。俄政府已要求所有出厂手机都要预安装Max软件,这是政府和VK公司合作研发的平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基里延科父子合作的成果。

斯捷潘则是RuTube的创始人,该视频平台旨在取代YouTube。顺便说一句,斯捷潘的哥哥、老科瓦尔丘克的大儿子鲍里斯,2024年刚被普京任命为审计署署长。

国际瞩目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是精英二代最期待的社交季。他们作为各行各业的翘楚,从容自信地展现了精英二代的风采。

因此,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也被某些西方媒体戏谑为"克里姆林宫二代圈""王子公主俱乐部"。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近日出台了一份报告,名字叫《下一代:俄罗斯未来的统治者》,指出普京已开启大规模的精英代际更替战略,这场代际更替起始于普京2024年第五任期,覆盖政府、军队、国企和强力部门等关键领域。

报告讽刺道,俄罗斯越来越像封建国家,权力传承带有浓厚的家族和裙带关系色彩,在各个阶层实现世袭。

大西洋理事会一贯对俄罗斯极尽抹黑之能事,报告的结论虽然有些夸张,但有一点是正确的:

将军的儿子会长大,俄罗斯的二代精英正在群体性崛起。

陆:宫廷政治

前苏联有个父子对话的经典笑话。

儿子说:"长大了我想像你一样成为将军。"

"你一定会的,我的孩子",父亲回答道。

"我还想成为一个元帅!"孩子说。

父亲说:"那可不行。"

孩子一脸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

父亲慈爱地拍了拍孩子的头:"因为元帅也有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宫廷政治,当侯爵贵族老去,他们的后代——伯爵子弟们便开始登场。

宫廷政治本质上是家族政治、裙带关系,这不仅是俄罗斯政治的痼疾,也是西方政治的老毛病,归根结底是欧洲贵族精英治国传统的体现。从古希腊到英国再到如今的美国,西方所谓的民主从来不是大多数人的决策,而是少数精英的操盘。

美西方及西方化的日韩长期存在"财阀政阀复合体家族",这是政阀与财阀相互联姻结亲的组合,以便不断巩固、扩大、传承权力财力。这是叫嚷自由民主的西方从来不愿正视的事实。

风靡一时的《唐顿庄园》和《镀金时代》(两部剧同一个主编)两部剧,讲的其实是英国的政阀家族(老钱家族)和美国财阀家族(新贵家族)之间的故事,有的相互斗争博弈,有的相互联姻结亲。如著名的阿斯特家族,这是英美两国"跨大西洋家族"的代表。

阿斯特家族既是美国的房地产大亨,包括瑞吉酒店和华尔道夫酒店的创始人,也是英国议会的不倒翁,包括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议员,阿斯特第七代威廉·阿斯塔仍担任英国上议院议员。

《唐顿庄园》借鉴了阿斯特家族的故事。比如瑞吉酒店的创始人——雅各布·阿斯特四世曾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去世,《唐顿庄园》中也有类似情节。

欧洲,作为old money盘踞的旧世界,越往上走越讲家族。在英国生活多年的直观感受是,英国精英非常讲究血统。伊顿公学、哈罗公学主要招收贵族和上层阶层子女,牛津、剑桥等名校也存在"legacy preference"(校友优先)潜规则,实际上是通过教育滤镜形成"精英圈子闭环"。

美国,作为new money聚居的新大陆,同样深受宫廷政治的影响。700多个家族有两名或以上的成员曾在国会任职。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布什家族均出过2任总统。

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哈布斯堡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其他著名的复合体家族还包括:美国的科莫家族、英国的丘吉尔家族、法国的波拿巴家族、德国的俾斯麦家族、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等。

至于日韩,日本有安倍家族、小泉家族等。韩国的财阀政阀关系更不用说了,很多韩剧都拍了出来。

只不过,西方通过"旋转门"等设计把家族权力传承做得更为隐蔽化、制度化。今天当国会议员,明天是企业高管,后天任政府部长,表面上看是人才流动,本质上是权循环。

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时代以来,向欧洲学习了300年,自然也是如此。

关于俄罗斯精英集团的划分很多,诸如以绍伊古为代表的"莫斯科帮"、以帕特鲁舍夫为代表的"克格勃派"、以梅德韦杰夫等为代表的"圣彼得堡圈"、以科瓦尔丘克为代表的"湖社"、以切梅佐夫为代表的"军工集团"等等。

每一个精英群体都是俄罗斯政坛不可小觑的力量,不同群体盘根错节,裙带关系纷繁复杂,政治老臣培养自己的技术官僚,经济寡头扶植自己的政治代理人。或者,政治老臣同经济寡头联姻结亲,形成"政阀财阀复合体",合力培养第二代,攫取更大的权力和财富。

但俄罗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俄罗斯的"旋转门"从来是赤裸裸的,不带丝毫隐藏。

这多少跟俄罗斯被蒙古—鞑靼人统治了300年有关,后者主要通过军事统治。欧洲人也经常奚落俄罗斯人,"剥开俄罗斯人的皮,就会看到鞑靼人的血管"。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报告《下一代:俄罗斯未来的统治者》里写道,在现代俄罗斯,任人唯亲从来不会藏着掩着,令人难堪。

普京的谋士,已经退隐的总统助理苏尔科夫2019年曾经写过一篇雄文——普京的永久之国,强调西式选举不过是"深层国家"包裹的选举假象,是没有选择的选举。而俄罗斯不是一个深暗国家,它的一切都在明面上,裸露着野性主义的承重架构,没有采用任何奇技淫巧的外立面加以粉饰。

换句通俗的话说,俄罗斯不虚伪不做作,搞裙带关系就是裙带关系,不会像西方那样"既要也要"。

因此,俄罗斯的政治斗争和精英洗牌往往表现得更为原始、更为血腥,我们管它叫做战斗民族是很有道理的。

就在今年7月7日,俄罗斯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在被普京解职当天饮弹自尽。这是现代俄罗斯首位自杀的部长。他用的是一把老式的格洛克手枪。2年前,俄内务部把这把枪奖给斯塔罗沃伊特,用以表彰其执法出色。这把手枪的子弹飞了2年,最后正中他的眉心。

自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先后有近30名俄罗斯政府高官、企业高官频繁意外身亡,有的不小心从楼上掉下来了,有的不小心被车撞了,有的朝自己胸口开了5枪自杀,由此可以想象俄罗斯精英内部倾轧和斗争的残酷程度。

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是,人性是贪婪的。俄罗斯的政阀和财阀相互结合,试图编织一张具有强大韧性的权力网,将权力触手伸向各行各业,甚至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选择牺牲国家利益。

比如有的执政亲欧洲媚美国,有的寡头在国外藏匿巨额财富,有的二代精英不认可俄罗斯发展道路,有的无法无天贪污腐败。

2024年,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俄罗斯在180个国家中排名154位。

这也是普京面临的执政挑战,既要忠诚,也要效率。既要精英家族忠诚可靠,也要防止他们尾大不掉。

柒:当二代精英遇到平民精英

俄罗斯的未来应该交给谁?

普京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打一场战争,对外要打出俄罗斯的战略势力范围,打出俄罗斯的长治久安。对内要扭转旧精英的亲西方心态,同时从战争中筛选出一批新精英。

普京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便强调,俄罗斯将进行一场自然而然的"自我净化",区分出真正的爱国者和卖国贼。

什么是卖国贼。普京表示,我不想谴责那些拥有迈阿密别墅和法国别墅的俄罗斯人,他们称没有鹅肝、牡蛎或所谓的性别自由,就无法生活。这些人"赚俄罗斯钱,砸俄罗斯碗",是"第五纵队""民族叛徒"。

普京说的没错。俄乌战争一爆发,俄罗斯就有一些"自由派""投降派"交了白旗,包括俄"私有化"之父、总统可持续发展特别代表丘拜斯,前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2012-2018)以及不少经济寡头、文艺界人士,都投奔了西方国家,很多人直接宣布放弃了俄国籍。

什么是爱国者。普京表示,经过特别军事行动淬炼的爱国者才是真正的"俄罗斯精英",他们是俄罗斯的未来,应该成为俄罗斯政府的中坚力量,这是国家真正的"黄金储备"。

根据俄新社统计,截至2025年7月,已有460名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被授予"俄罗斯英雄"勋章。而自1992年设立"俄罗斯英雄"勋章以来,总共有1567人获此荣誉。

据统计,非死后追授的俄罗斯英雄中,至少10%以上进入俄罗斯政界,成为一股新的冉冉升起的政治力量。

普京2024年2月启动了"英雄时代"项目,某种程度上恢复"军功爵"制度。这项计划专门培训特别军事行动的军官。俄罗斯历史文化土壤里有着尚武崇武的传统,战场归来的军人享受特殊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无可厚非。

同年6月,普京同第一期"英雄时代"项目参与者见面,得知其中一位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佩尔维绍夫在当兵前还曾当过市长、议员,于是大为欣喜,当即表示将为他提供新的职务。

同年11月,从"英雄时代"项目毕业的佩尔维绍夫便被普京提拔为坦波夫州代州长。这是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首次担任地方一把手。

普京与佩尔维绍夫

从战壕到政坛,很多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投身仕途,在俄罗斯政坛中茁壮成长。截至目前,从"英雄时代"学校陆续培训出来的319人中,有77人已经被任命到领导岗位。

除了"英雄时代"项目,还有一个是"俄罗斯领袖"项目。这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开展多年的人才储备项目。

两个项目的优秀者将会在总统下属的俄罗斯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专门培训,这个学院也被称为"州长学校"。经过培训的佼佼者将会被送往俄罗斯政府部委、国企、地方和军队的领导岗位。

应该说,"俄罗斯领袖"和"英雄时代"两个项目就像一个人才筛选器,为普通人当官参政提供了上升电梯。

这就像在贵族精英的权力网络中,撕开了一道普通人向上跨越阶级的口子。就像《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是有背景有家世的金蝉子、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可以取经,蛤蟆精、猩猩怪、野猪精、黄鼠狼,这样的普通小妖怪一样可以取经。

战争,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为此殒命,有人成为英雄。乌克兰危机的延宕促进了俄罗斯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金字塔"加速流动,一些普通人在战争期间实现了阶级跃升。

于是,在《神圣的战争》旋律声中,新的精英阶层在俄乌战争中催生。

就这样,在俄罗斯精英代际轮换的历史交汇期,二代精英遇到了平民精英。

八:普京的平衡术:左手忠诚,右手效率

如何处理二代精英遇上平民精英的竞合难题?

普京的答案很明确,平衡二字而已。

普京实际执政俄罗斯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稳坐钓鱼台,靠的就是一手精英"平衡术"。

多年来,普京凭借极高的政治智慧和老道狠辣的治国手腕,长期在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纵横捭阖、居中平衡,始终在俄罗斯政坛和世界政坛屹立不倒。

普京的平衡术蕴含着俄罗斯强人政治的深厚传统。

纵观俄罗斯千年历史,从伊凡雷帝,到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再到斯大林,及至普京,统一的内核联系是强人塑造强国,这几位政治强人实施的从来都是帝王平衡术,不会坐视某一权臣、教派、群体、反对派做大做强。

伊凡雷帝利用特辖军(类似于明代的东厂)与贵族议会相互制衡,建立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沙皇。

彼得大帝既保留波雅尔贵族的特权,又强制他们去西欧学习造船术,欧洲化运动令沙俄赶上了大航海时代的末班车。

彼得家族同权臣缅希科夫(类似于明代的阁老严嵩)的较量,巩固了"皇权高于相权"的权力架构。缅希科夫从帝国的"半个沙皇"沦为"流放犯",最后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小村庄凄惨死去。缅希科夫以后,俄罗斯大公上书沙皇的落款都是,您忠诚的仆人。

俄罗斯著名画家苏里科夫曾有一副著名的油画——《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生动刻画缅希科夫晚年流放后的落魄与不甘,成为俄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叶卡捷琳娜的"开明时代",也是俄历史上皇权与教权激烈碰撞的时期,叶卡捷琳娜最终以铁腕手腕将东正教会财产收归国有,确立"皇权高于教权"的准则,也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大帝。

斯大林同托洛茨基派的斗争也是如此,托洛茨基被驱逐处境,流亡拉美,最后在墨西哥被暗杀。而"一言堂"的斯大林,创造斯大林模式,同样是继承沙皇制度的内核。攘内而安外,斯大林最终举全国之力,扛住纳粹的钢铁洪流,带领苏联军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强大的领袖,强大的国家,这已刻在俄罗斯民族的基因里,形成俄罗斯崇尚强人政治的深厚传统。在沙皇和大公之间,俄罗斯老百姓信任的只有沙皇,以至于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好沙皇,坏大公。

普京时代也是如此,俄罗斯老百姓只相信普京,坚信只有强大的总统,才有强大的国家。多年来的民调显示,老百姓对普京的信任度维持在70%、80%,而对政府的信任度只有30%、40%。

普京深谙这一点,花了25年打磨了一套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强总统制,以强总统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长袖善舞平衡各派利益,带领俄罗斯走向民族复兴。

回到二代精英和平民精英的竞合问题,普京同样是平衡居中,一手抓忠诚,一手抓效率。

对二代精英,他给的是"代际传承、能者多捞"的定心丸,默许带有家族和裙带色彩的权力传承,进一步提高传统精英家族的忠诚度。

对平民精英,他许的是"选贤举能、军功进爵"的上升通道,擢升经过层层选拔的技术官僚和历经战火淬炼的爱国精英,不断为国家治理注入新活水。

普京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三路径"——让精英二代们明白,父辈的荫庇终有边界;也让草根才俊懂得,国家支持你释放个人才华。

而普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二代精英和平民精英之间形成新的平衡,将各派势力笼络在自己的周围,巩固以普京为中心的太阳系式权力架构。这样一来,普京将继续扮演平衡者和仲裁者的角色,确保大政方针得以贯彻执行。

俄媒制作的以普京为中心的精英权力架构

作为这场精英代际更替的主动发起者和规则制定者,普京始终稳稳站在权力天平的中心。不论精英如何演变,普京还是普京,变动的只有精英的年龄和姓名。

借用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的经典名言,或许,普京之后还是普京。

由此可见,在俄罗斯特殊的政治土壤中,权力架构始终循着一条深刻的历史轨迹运行:强人主导下的平衡法则,既是贯穿千年的政治密码,也是精英群体难以挣脱的宿命。

从伊凡雷帝制衡贵族,到彼得大帝打压相权,叶卡捷琳娜压制教权,再到斯大林清除异己,最后到普京平衡各派,俄罗斯的权力游戏从未偏离"强人居中、派系制衡"的内核。戈尔巴科夫式的和平派驯服不了俄罗斯的野性。

执政精英无论出身如何、能力几何,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持权力体系的动态平衡,而非突破权力体系的边界。即便是曾权倾朝野的精英,一旦触碰权力的红线,终将沦为时代的注脚

俄罗斯诗人丘特科夫有一句名言,理智理解不了俄罗斯,在俄罗斯只能相信。"好沙皇,坏大公"的民间信仰,生动揭示了俄罗斯权力架构的底层逻辑:

在俄罗斯这片土地,大公的本质永远是沙皇的囚徒。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