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记录中国|城市演唱会热潮背后的“情怀消费”

adminddos 2025-08-11 15:27:02 4 抢沙发
记录中国|城市演唱会热潮背后的“情怀消费”摘要: ...

【编者按】

从2016年出发到今年,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创立的专业报道品牌实践项目——“记录中国”已走过十年。经过十年的培育,“记录中国”已成为主流媒体赋能名校社会实践的知名IP。

2025年“记录中国”的主题是:“城市不打烊:高质量发展活力密码。”澎湃新闻记者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将实地探访上海、重庆、江苏苏州、安徽合肥、湖南长沙、四川成都、广东广州等地,走进这些在昼夜交替中始终散发勃勃生机的城市,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今天刊发的是来自“记录中国”江浙线的报道《记录中国|城市演唱会热潮背后的“情怀消费”》,讲述的是演唱会热潮正以“情怀消费”为核,撬动城市全域消费增长。杭州将演唱会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使之成为“城市不打烊”的活力源泉。

张学友、Ed Sheeran、刀郎、周传雄、五月天……杭州演唱会市场的火热,从这串耀眼的名单便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杭州已举办51场演唱会,其中15场为海外艺人演出。进入七八月份的暑假,音乐盛事更是接踵而至——许嵩、伍佰、谢霆锋等歌手轮番开唱。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歌手在这里掀起阵阵音乐热浪,数万名粉丝在大合唱里追忆青春,连杭州的晚风似乎都带着演唱会的节奏。

这股热潮不仅点燃了场内激情,更带火了场外经济,吃、住、行、游等消费随之升温。演唱会热潮正以“情怀消费”为核,撬动城市全域消费增长。杭州将演唱会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使之成为“城市不打烊”的活力源泉。

演唱会带旺周边餐饮

7月底的杭州夏夜,许嵩“呼吸之野”巡回演唱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超9万名歌迷齐聚,场内音乐的旋律响彻夜空,荧光棒汇成一片流动的星海。骤雨忽至,数万人披着雨衣,在雨中合唱。那一刻,不少粉丝欢呼“我的青春又回来了!”

许嵩“呼吸之野”巡回演唱会杭州站。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拍摄

年轻歌迷为演唱会奔赴而来,甚至不少人跨城观演,为热爱买单。“记录中国”团队在杭州演唱会场外采访发现,从演唱会场馆周边的餐饮服务,到各种充满纪念意义的应援周边,都成为粉丝们消费的重点。

一家开在奥体中心地铁站出口的烧饼店老板娘告诉“记录中国”团队,这家小店平时一天卖不到200元,而在许嵩杭州演唱会举办期间,单单7月27日晚店里就已进账1500多元。

老板娘忙得不可开交,把烧饼端出来时,铁盘里的芝麻还在滋滋作响。她的额头上沁满汗珠,脸上却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今晚这生意,比平时一周都好,顾客都是来看演唱会的。”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附近的商铺,许多来看演唱会的粉丝在此消费、歇息。

周边一家卤味店的服务员也告诉“记录中国”团队,演唱会期间,店里的客单量会比平时多两倍。因为门店在地铁站旁边,人流量很大。客流多的时候,店员也会出去摆摊,平时进店的客单量只是收入的一小半。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高达1∶4.8。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的预算集中在1001元至3000元之间,其中花销主要为住宿、餐饮、交通。

场外摆摊的年轻人

有商家看准了演唱会的客流与消费潜力,在场馆周边经营起有组织的摆摊生意。

大学生林月便是其中一员,她负责售卖演唱会的周边产品,包括扇子、绑带、软装水、明信片、小卡、帆布袋等等。“每次这边有歌手开演唱会我都会来,一个月大概开3-5场。”小月时不时给他人指路,熟练地给顾客整理花环。

一般演唱会开始前2小时人流量开始逐渐变多,结束后半小时人流量也很大。小月会在演唱会当天下午两点到场整理货物,四点开始迎接第一波人流高峰,演唱会开场后才能原地休息,散场前半小时再把纪念票降价抛售。一天结束,手里的货能卖出80%左右,小月再赶晚上11点多最后一班地铁回去。

小圆已经数不清一天编了多少个人的头发了,她从下午一点就来到演唱会附近的摊位。小梦也在场外给年轻歌迷编头发,她是从学校群里接到兼职的机会,演唱会当天中午就得赶到现场,报酬按工作量计算,通常是100-200元不等。几乎每次演唱会小梦都会过来兼职,她细数着这些歌手的演唱会:查理·普斯(“断眉”)、十个勤天、王源、许嵩……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的歌迷。

这些摊主在演唱会场外有着固定的经营模式。团队通过网络招募兼职人员,分成卖周边和打票等不同职能群,每个群内都有几十人。物资采购、人员调配都有专人负责,甚至形成了全国流动的运营模式。

林月透露,老板会跟随明星巡演,全国辗转售卖周边,并且会依据歌手热度灵活招募人员,歌手越具人气,兼职者数量就越多。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演体验,年轻歌迷们愿意在这些场外消费上花钱,例如有的摊位给歌迷编发和化妆每位收费140元。来看演唱会的孙晓文,一般会买30元以内的小物件,接受100元左右的妆造。她专挑那些化着“应援妆”的摊主消费,“这就像粉丝互相分享物料,质量会更好。”

演唱会的经济账

“记录中国”团队在杭州的街头观察发现,在为歌迷们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的同时,大型演唱会也延长了周边区域活跃时段,有力拉动了夜间消费,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歌迷们在享受音乐狂欢的同时,还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文创产品、打卡热门景点,促进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这些消费行为多数发生在傍晚至深夜,拓宽了传统商业的时间边界。

为了加快演艺、赛事、展会、商贸、文旅高质量发展,去年杭州发布《杭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的若干措施》,推出支持引进优质机构企业、支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支持重大体育赛事、支持大型展览项目等15条举措。

杭州市文广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度,杭州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54场,票房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400%;截至2025年5月31日,杭州已举办大型演唱会48场,超过82万名观众从全球各地奔赴杭州,预计今年杭州演唱会将超过85场。

短短两年,杭州“演唱会经济”指数排名从全国第17位飙升至第3位,国内外大牌艺人接连开唱,引来了大批粉丝打卡,带火了周边游。

这场由演唱会撬动的经济热潮,不止于场馆内的欢呼——当荧光棒汇成星海,音乐声浪伴随着夜市炊烟与西湖晚风,共同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消费活力。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海报设计:祝碧晨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