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之后 A股确立“慢牛格局”?丨全球财经连线

adminddos 2025-08-07 22:04:37 4 抢沙发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之后 A股确立“慢牛格局”?丨全球财经连线摘要: ...

  近期,A股“慢牛”特征逐步显现,主要指数稳步增长。8月7日收盘,沪指再创年内新高。个股方面,尽管银行股估值仍处于地位,但是成为新的焦点。8月6日,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飙升至2.11万亿元,首次成为A股市场流通市值之王。

  与此同时,两融余额持续扩张,自7月21日以来已连续13个交易日维持在1.9万亿元上方。其中,8月5日,两融余额时隔10年再度突破2万亿元。这“十年一遇”的场景能否成为A股迈向牛市的加速器?

  多位受访嘉宾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韧性足、宏观政策支持,流动性宽松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增强,进而带动股市上涨。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

  在市场震荡走高的过程中,杠杆资金正悄然加码。自7月以来,两融余额稳步上行,显示出投资者主动加杠杆的意愿正在增强。

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当前融资余额的持续上升,是市场情绪和资金结构变化的重要信号。”

  范若滢分析称,杠杆资金的流入不仅反映风险偏好同步上升,也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加速回归市场。“这将有助于形成机构、散户与融资资金多元共振的结构,有利于市场更稳定的上涨基础。”她补充道,从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来看,当前水平仍属相对低位,整体风险可控。

  在宏观层面,范若滢认为政策与资金的“双轮驱动”正逐步形成合力:“政策底线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改革与稳增长政策并行推进。与此同时,增量资金的流入预期仍具空间,尤其是中长期配置型资金正在逐步回流。”

  她强调,如果美联储在四季度启动降息,全球流动性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同时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也有望继续回升。配合国内保险资金、理财资金逐步入市,A股市场有望形成结构性的增量动能。

  市场资深人士桂浩明表示,“宏观层面经济回稳的预期正在增强,带动了投资者信心的修复;同时,美联储潜在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信号,也为A股提供了外部助力。”他进一步指出,科技成果积累和结构性政策支持叠加,正在增强投资者对中长期价值的信心。

新材料“顶流”:PEEK概念保持强势

新材料板块成为近期资金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PEEK材料概念股表现亮眼,过去一周指数整体涨幅超过19%,部分龙头个股连续上涨,带动产业链热度快速升温。

  PEEK作为高性能工程塑料,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等特性,正逐步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半导体新能源车和人形等多个前沿领域加速渗透。特别是在机器人结构减重需求提升的背景下,PEEK材料的应用场景正快速拓展。

  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道,这一轮PEEK的爆发并非单纯的资金炒作,其背后是具备产业落地能力的真实增长机会。他表示,“PEEK作为上游关键材料,在多个前沿领域具备广泛应用,是代表未来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不过,赵建也指出,在热点轮动背景下,仍需警惕结构性板块短期过热可能带来的回调风险。“牛市并不代表没有波动和泡沫。一旦杠杆资金过度集中,行情逆转可能导致剧烈波动。”因此,他建议投资者采用“哑铃型”策略:一端配置高分红、低波动的蓝筹资产如银行与沪深300,另一端聚焦代表未来生产力的成长方向,包括新材料、科技、医药、先进制造等具备想象力与产业支撑的领域。

  桂浩明认为,“当前市场呈现出‘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格局。” 在多数板块活跃的背景下,科技成长股的轮动表现,使其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量力量。而银行等大盘股在前期构筑稳定基础的同时,也在市场震荡阶段发挥出“定海神针”作用。

  当前A股市场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情绪、政策与资金三重因素正在逐步共振,推动市场构筑“慢牛”基础。从宏观政策支持、全球流动性环境,到资金结构优化、产业主题演绎,市场具备继续上行的多重条件。展望后市,如何平衡风险与结构配置,依然是投资者的核心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