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落地在即,餐饮业要 " 变天 " 了。

9 月 1 日起,社保新规将正式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餐饮店,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 " 五险 ",任何 " 协商放弃 " 或 " 自愿不缴 " 的协议,一律无效。
这一 " 应保尽保 " 原则的全面落实,标志着餐饮行业用工将会更规范化,但也意味着,将对当前行业 " 粗放式 " 的用工和经营带来冲击。
在餐饮行业," 不交社保 " 是不少餐饮老板和员工们心照不宣的 " 默契 ",尤其是小微餐企、街边小店。
对于餐饮经营者而言,餐饮行业本就是 " 三高 "(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行业,利润微薄。即便是对于只有几名员工的街边小店,这笔支出有可能压垮本就脆弱的现金流。
从员工的角度看,对比社保这类远期福利,许多基层餐饮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中年劳动者、兼职学生)更看重每月实际拿到手的现金,还会出现主动要求 " 不交社保,工资给 " 高点 " 的现象。
而且餐饮行业人员流动率高,有的甚至只将这份工当做是短期过渡,因此对在当前单位积累社保年限并不看重,更倾向于 " 落袋为安 "。
而今,一纸社保新规,将打破行业对社保 " 互不追问 " 的默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社保新规主要包含以下几大要点:
首先,所有 " 不缴纳社保 " 的协议一律无效。
根据新规,无论用人单位与员工是否签署书面协议,诸如 " 以现金补贴代替社保 " 或员工自愿签署的 " 放弃社保承诺书 ",均属违法,不具备法律效力。哪怕白纸黑字签了名,自 9 月起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其次,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员工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一旦员工提出索赔,企业必须按照 "N 个月工资 " 标准进行赔偿(N 为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按半年计,满六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计)。这意味着,老板不仅逃不掉责任,还可能付出更高代价。
有人或许会问:能否通过雇佣 " 兼职 " 或签订 " 合伙人协议 " 来规避?
这条路也几乎走不通。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只有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日均不超过 4 小时)的岗位才属于合法意义上的 " 兼职 "。如果员工实际出勤远超此限,即便签订的是 " 兼职合同 ",仍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仍需依法缴纳社保。
和员工 " 合伙 " 开店的思路可行,但必须动真格,而不是走个形式。即需要有清晰的 " 合伙人协议 ",并且分红记录要明确、规范,还要能证明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如果只是口头说说,实际还是按月发固定 " 工资 ",那 " 合伙人 " 的说法,在仲裁和法院面前也站不住脚。
对行业来说,用工越来越规范自然是好事,但对当前的不少餐饮经营者来说,还意味着成本的陡然上升。
尤其是当下餐饮业竞争白热化,面对猛烈的价格战,还有各种团购、外卖,利润被层层侵蚀,现在再加上社保投入,餐饮经营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肖前(化名)在广州经营一家现炒简快餐店,店里有 6 名全职员工,据其估算,按照广州的社保缴纳基准,每名员工大约要多支付 1000 元的人力成本,一个月就要多支出 6000 多元。
" 今年生意本就不好,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后,每月利润仅剩几千元。如果再额外承担这笔费用,门店只能勉强保本。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客流减少,就会陷入亏损。"
经营早餐铺的王娟(化名)也算了一笔账:每月卖包子豆浆纯利约 1 万元,如果为两名帮工缴纳社保,每月多支出 4000 多元。" 相当于利润直接缩水三分之一,这生意还怎么做?"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对于很多小餐饮店经营者而言,他们并非不愿意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是实在无力承担。
在北京经营包子铺的张华(化名)算了一笔账:按照北京 2025 年 7 月起执行的最低社保缴费基数 7353 元计算,哪怕员工月薪只有 5000 元,单位也需按 7353 元基数缴纳。这意味着,单位每月至少要为每位员工承担约 1950 元的成本,员工个人承担约 780 元。如果员工不接受降薪,只能老板自掏腰包补上差额,或者面临员工流失。
" 一个伙计社保总成本 2730 元,5 个人就是 1.365 万元,这已经超过了店铺的净利润。" 权衡再三,张华决定 9 月裁撤全部员工,请老家亲戚来无偿帮忙支撑两个月,待 10 月底租约到期后把店关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有分析人士向红餐网指出,小餐饮店起早贪黑挣的是辛苦钱,以前没缴社保,老板能省点成本,现在他们不是不愿意缴社保,而是不知道这笔钱该从哪抠。
即便是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难言轻松。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指出,目前整个餐饮行业社保覆盖率仍不高,即便是部分拥有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往往也仅在总部层面实现全员参保,大量一线门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员工社保仍未完全落实。
" 还有一些连锁品牌,门店几十家,员工数百人,眼下也已是如坐针毡。" 蒋毅补充道," 一旦遭遇集中维权或稽查,极有可能被一纸诉状告到破产。"
此外,餐饮业本来就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尤其是基层人员,比如厨师、服务员流动性高,许多餐饮老板坦言:" 刚培训完人就走了,社保钱白交,心里也觉得亏。"
有业内人士预测,餐饮行业将迎来一轮 " 合规洗牌 ",不规范经营的门店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体向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该人士指出,社保全面合规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餐饮业的合规成本将持续攀升,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也明确表示," 现在企业还想逃避缴纳社保,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他看来,从长远看,企业拿出一部分成本用于为员工参保,其实是一笔 " 划算的投入 "。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发生烫伤、工伤,或在上下班途中、宿舍内出现意外,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的医疗费、误工赔偿甚至法律诉讼,这些潜在风险带来的经济负担,远超每月缴纳社保的固定支出。因此,缴纳社保本质上是为企业自身构筑一道风险防火墙," 相当于花小钱买大保障 ",比事后被动赔付更为可控和经济。
翟彬进一步强调:" 如今政策已定,与其抱怨或观望,不如积极应对。当前餐饮企业正面临全面合规的时代——安全要合规、财务要合规、人力更要合规。未来的经营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不可能回落。"
他预测,这一趋势将倒逼企业主动优化运营模式,推动人力结构转型。
一方面,推动智能化升级,减少人工依赖。
当前,餐饮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成本压力: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食材成本。其中,人力与租金成本持续攀升且调整空间有限,弹性较小。
为突破这一困境,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大力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无人化与智能化升级,比如中央厨房、智能炒菜机、送餐机器人等。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人力配置,来降低对高弹性成本(如人力)的依赖、提升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推动灵活用工,优化排班结构。
比如服务员、洗碗工、保洁等标准化岗位适合小时工 / 兼职,核心岗(厨师、店长)保留全职。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可将部分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实施外包,以降低管理负担与用工风险。而对于一些小餐饮店来说,当务之急或许是坐下来和员工聊聊,探讨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薪资标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