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来时之路|他多次写家书报平安,22岁牺牲时仍隐瞒真实身份

adminddos 2025-08-14 07:33:57 3 抢沙发
来时之路|他多次写家书报平安,22岁牺牲时仍隐瞒真实身份摘要: ...

【编者按】

1931、1937、1945……来时之路,不能忘,也不敢忘。

那是烽火硝烟中的艰苦卓绝,也是气吞山河背后的英勇壮烈。千千万万的将士筑起血肉长城,信仰的火种穿越黑暗。

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澎湃新闻“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主题宣传推出“来时之路”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聆听历史的回响,一封信、一段经历、一个个具体的人……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本篇关注新四军战士张崇逸。整整80年前,年仅22岁的他,倒在胜利的那一刻。

祝碧晨 设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别慈颜不觉已一年多来,想来大人身体安康着吧,儿在店中身康安在,请大人勿必挂念,弟弟近来生活怎样?”

上海闵行区档案馆珍藏着3封珍贵的红色家书,都是年轻烈士张崇逸写给母亲的书信。直到他22岁牺牲时,家人也不知他的真实身份。而在浙江余姚,当地老百姓为他以及一起牺牲的战友建了一座“新四军十二烈士之墓”。

张崇逸。本文图片均为 闵行区档案馆 供图

张崇逸,又名张同煦,上海南汇县周浦人。16岁起,他在周浦邮局当邮差。1942年夏,因遭受日伪军的欺辱,他愤然离职,投奔新四军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五大队,参加革命。不久,他跟随部队转战到浙东三北地区,参加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3年,张崇逸被调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第一大队,任文化教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张崇逸随部队转战于三北、四明、会稽、全肖等地区。他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开展连队的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1944年12月,张崇逸调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负责连队政治思想工作。

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张崇逸想尽办法与家人保持联系,变换着公开身份给母亲写信。每封信都是毕恭毕敬,充满关切,向家人报平安,并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弟弟的成长。由于始终在转战途中,他总会在信末写明回信时新的寄信方式。

家书一: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好久不给你写信了,很是想念,儿在外起居如常,望勿挂念,家中一切不知怎样?很想念姊夫和弟弟,最近情形请在来信中告知我,为盼,别言后告,此请福安。

儿同熙谨上

五月二十一日

来信请寄宁波余姚县梁术镇八角井顶

黄承涛先生转

家书二: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恭请福体安康为颂,儿在店中一切如常,请勿挂念,弟弟现在不知怎样?还望不要让他闯荡,要力求上进为是。如生活困难,一面叫爸爸谋些事做(商界),弟弟可送去学外国铜匠或机器厂里学些生意,家中现况望来信时告知我,还有几个好同学和姊夫家中情形亦望告知,余容后禀,祈待回音,专此敬请福安。

儿崇逸谨上

八月二十日

来信请寄宁波慈北洪魏昶昌米店内

交张崇逸可也

家书三: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别慈颜不觉已一年多来,想来大人身体安康着吧,儿在店中身康安在,请大人勿必挂念,弟弟近来生活怎样?希望母亲时常告诉他,叫她努力学习,做个好青年,不要学那些腐化的坏习惯,别言后告,敬请福安。

儿张同熙上

八月二十九日

通讯处:浙江省西翁岩代办所

遗憾的是,抗战胜利之际,张崇逸却倒下了,年仅22岁。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浙东军民开始向日伪军发起迫降攻势。8月17日晚,三支队随纵队司令部开赴姚北,组织对敌行动。当部队行至余姚城西的罗家渡过姚江时,三支队即派出张崇逸所在的一大队到余姚方向警戒。当晚,张崇逸率部与撤向杭州的日寇展开激战,日军伤亡惨重,张崇逸与11名战友英勇牺牲,其中10人至今无法查到真实姓名。

(本文资料由闵行区档案馆提供)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