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2025上海书展丨从数据库到纪录片,守护战争审判历史记忆

adminddos 2025-08-16 07:53:22 3 抢沙发
2025上海书展丨从数据库到纪录片,守护战争审判历史记忆摘要: ...

抗战的烽火已经远去,今天的我们如何不忘历史?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及纪录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在上海书展发布,以数字化成果与影像力作,共同守护珍贵历史记忆。

数据库守护历史真相

发布会上,“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正式向全球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详细介绍了这一凝结多年心血的重量级学术平台。该数据库脱胎于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的“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由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建共享,在首席专家程兆奇教授领衔的工作委员会管理下持续发展壮大。

“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正式发布。

该数据库堪称一座数字化历史宝库。其核心史料源于智库团队经年累月、跨越国界的心血征集,覆盖美国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权威机构所藏档案文献,并融合研究院前沿研究成果。

“‘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覆盖更广、内涵更深。”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介绍,该数据库不仅是数百卷文本、超亿级文字的文献数字化,更是技术的突破,“它实现中、英、日三语联动的审判数据库,连检察官的手写批注也能精准检索;它独创‘庭审时间轴’功能,真实还原1946年东京审判的每一天;在数据库里输入一个关键词,即可同时关联判决书、庭审视频、证据照片,让散落的历史碎片重新拼成完整的真相。研究范围拓广、研究水准提升、研究效益增强。”

“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围绕珍稀史料,打造了多条图书产品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东京审判征战记》《南京大屠杀研究》等书走进历史原始声场;《南京大屠杀研究》《亚太战争审判全纪实》等书用学术研究留下历史证据;《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等书照见人性、温暖救赎。

陈华栋透露,未来将持续推进平台升级,实现“多库并行”,后续将建设BC级战犯审判文献数据库、新中国审判文献数据库;推进全球互联,与多国机构合作,搭建战争审判研究的“数字丝绸之路”。

影像见证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我们拿起镜头探寻历史,在文献档案中搜寻,与历史亲历者、研究者对话,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档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部主任戴波介绍了纪录片《正义的审判》。

该片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提供坚实学术支撑,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部与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纪录片《正义的审判》即将推出。

戴波介绍,项目策划之初,主创团队就立志打造一个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抗战题材作品,“上海交大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的学术团队打磨学术台本,对战争审判的史料进行系统性梳理,为纪录片奠定学术基础。”

纪录片共分两集,以恢弘视野与细腻笔触,首次系统梳理并影像化呈现了1945年至1956年间,中国主导的12个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的正义审判。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院教授顾若鹏(Barak Kushner)带领摄制组远赴英、日、中三国,深入探访档案馆,搜寻尘封的档案、文件与影音资料,并寻访历史亲历者及其后人。影片还广泛采访海内外该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以确凿证据揭露侵华日军罪行,立体还原中国依据法理精神审判战犯的全过程。

这些采访拍摄不仅让本片获得了大量的珍贵的一手档案,更通过中外人士的讲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关于历史真相和人类良知的图卷。戴波表示,“希望这一凝结了中外人士思考和智慧的作品,能够成为促进国际对话传播和平理念的重要载体。”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