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小飞人”“小孩姐”“小偶像”,标签背后的陈妤颉

adminddos 2025-08-16 14:39:33 3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小飞人”“小孩姐”“小偶像”,标签背后的陈妤颉摘要: ...

“小孩姐”又欺负小孩了——这句带着宠溺的调侃,16岁的“小飞人”陈妤颉最近常常听到。在辽宁沈阳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这位习惯在成年组征战的短跑小将,站在同龄人的赛道,轻松包揽女子100米、200米两金。她谦虚又志存高远地说:“只是回到自己的年龄组比赛,希望给大家树立一个追赶的目标,大家互相促进,提升中国女子短跑的整体实力。”

8月14日,在沈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200米决赛中,陈妤颉获得冠军。图为陈妤颉(前)在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画面。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再次回到同龄人组别,陈妤颉在女子100米比赛中跑出11秒29,追平了自己的亚洲少年最好成绩;又在200米决赛后半程放慢节奏,不执着于改写最好成绩。对此,“小孩姐”云淡风轻地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少年纪录留给下一代年轻运动员来破吧。”

15日结束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的征战,陈妤颉马上要奔赴北京,参加国家集训队的训练,备战不久后的东京世锦赛。她小小的身体背起一个庞大的包,包上挂有很多勋章和玩偶。“最喜欢的是亚锦赛组委会发的勋章,这对我意义重大,意味着一步步地走向更大的赛事。”

两个多月前在韩国举办的亚洲锦标赛上,陈妤颉再次让全国田径迷们惊艳:她以22秒97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并加冕女子200米亚洲冠军,随后的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担任第一棒,助力中国队再夺一冠,成就“一日双金”。不久前在浙江衢州进行的全国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中,陈妤颉又以23秒21折桂。

一年多来的不断突破,陈妤颉才觉得自己能干好这行,“我不想浪费自己的一点点天赋”。

5月31日,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在韩国龟尾市落幕,中国队在最后一个比赛日共收获4枚金牌。图为陈妤颉在女子200米决赛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窦雨佳 摄)

2024年,陈妤颉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开始与韦永丽、葛曼棋、梁小静等名将共同训练。业余生活中,她会自学学校的重点知识,也会和国家队的姐姐交流化妆技巧、在赛前互相编头发。在她看来,“先让心情变好,才能更好地发挥”。

相比于同龄人的青春,陈妤颉的生活可能更为“单调”。她却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事情,而田径能带给我快乐。”她坦言偏爱带弯道的项目,“每个弯道、每次角度都会不一样,很有挑战性,很刺激。”

陈妤颉的偶像是同为浙江队的游泳运动员汪顺。她最佩服的是前辈在低谷时不放弃的精神、在训练中精益求精的态度。如今,陈妤颉已成为不少同年龄段对手的“小偶像”。比赛结束后,小队员会排队找她合影、签名。当被问及她最想呈现的偶像气质时,这位“追风”姑娘露出招牌笑容:“阳光、明媚、自信!”

陈妤颉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东京世锦赛,这也是她的第一届世锦赛,力求发挥出最佳水平。首先要面对的是个人、接力项目兼项的体能分配问题。“毕竟现在还在成长期,先比好单项,再二次调动体能,把最佳状态发挥出来。同时要相信自己的队友,练好交接棒。”陈妤颉说。

图为8月13日,陈妤颉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200米预赛中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很难想象,这位大家口中的“小飞人”起初是练网球的。

2008年底,陈妤颉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短跑世家。但最初,父母没有建议她从事田径运动,而是按照兴趣为她报了小学的网球兴趣班,放学后训练一至两个小时网球。直到五年级,陈妤颉在区级短跑比赛脱颖而出,她的天赋被业内声誉颇高的教练吴亚存看中,由此开启了在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的走训生涯,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在体校试训短短三个月后,陈妤颉的100米成绩就已经达到12秒56,接近一级运动员标准,短跑天赋被迅速兑现。

从网球到田径,陈妤颉经历了漫长的“阵痛期”。网球训练留下的手臂外翻的习惯成了她的“拦路虎”。“很多时候改正,(错误动作)又会在不经意间反弹回来,有时候前一天练完,第二天就忘记了,就会很怀疑自己。”陈妤颉说,每到瓶颈期,自己会和父母、教练谈心。“我和他们都是平等交流的态度,他们也会充分听取我的意见,聊一些心态、情绪上的东西。”

训练中,陈妤颉一点点去调整步频、手臂摆动幅度、弯道技术……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教练团队针对陈妤颉的个人技术特点、身高、体重等特征,结合科技设备辅助,制订针对性更强的训练计划,包括力量、体能、心理等各个维度。

8月14日,在沈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200米决赛中,陈妤颉获得冠军。图为陈妤颉(前)在比赛中冲线画面。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在采访中,陈妤颉金句频出,也是这些妙语让人对“体教融合”的效果具体可感。“父母从小告诉我,体育和学习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能偏废。”在这样的目标下,陈妤颉读初二时转入体校附近的中学,实现“家-体校-学校”的半小时通勤。步入高中后,陈妤颉的课表由学校和体校共同制定:上午完成文化课,下午训练2小时,晚上回学校上晚自习。“学校会安排老师给我把下午的课程补上去,能补一点是一点。”

学校还会给陈妤颉安排外教,学到的英语知识在她参加国际大赛时派上用场。“我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用英语加手语来交流,交了很多朋友。”她也将出国的见闻、趣事分享给这次运动会的朋友们。

在她看来,兼顾学习和训练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辛苦,她说,“其实我和同学没什么两样,在学校我不是运动员陈妤颉,我是七班学生陈妤颉。”

学生陈妤颉最喜欢上地理课。“在各种比赛中,我们肯定会辗转到世界不同的国家,‘纸上得来终觉浅’,把地理学好能让书本上的知识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

相比于赛场的“动”,生活中的陈妤颉也有“静”的一面。她常常拼积木、做手工。“在训练的过程中肯定都是精神高度紧绷的,通过这些活动能让身心放松下来。”

不过,这个暑假,“小孩姐”有个小烦恼——密集的赛程之外,她要补上欠下的作业。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