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上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adminddos 2025-08-18 06:47:12 1 抢沙发
上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摘要: ...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多家投资银行上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随着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陆续发布今年上半年经济、货物贸易进出口等方面数据,多个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给予更为积极的评估。外媒认为,中国经济表现良好,得益于出口的韧性以及对消费和投资方面的政策支持,多个国际机构纷纷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

  不久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形容,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是“迎难而上、稳中向好”。

  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近日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很高兴看到标普作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稳定的决定,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样大幅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最近发布的关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最新报告,将202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报告认为,这一调整反映出,中国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跃度高于先前预期。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的一大原因是出口推动。尽管由于美国滥施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下降,但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强劲增长。此外,受到中国积极财政措施支持的消费市场也推动了经济增长。

  “联合国新闻网”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之一,其经济表现被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在本轮全球经济调整中,中国是少数几个被持续上调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全球动荡中,中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通胀水平依然温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的通胀率仅为0.5%,在主要经济体中最低,这为中国在必要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空间,也让其具备更大的政策灵活性。

  德国“中国平台”网站、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认为,中国经济预测之所以被大幅上调,得益于对中国经济前景更为积极的评估。

  中国经济的稳定表现,推动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至少有9家美国或国际银行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另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等银行将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上调至接近5%,澳新银行则预计增速为5.1%。这些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将支撑其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韧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可。

  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同时,今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中国7月份出口增长超预期。”诸多外媒如此评价中国外贸7月的“成绩单”。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外贸持续增长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是重要推动力。

  “中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亚非地区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拉美社报道称,在今年前7个月中,中国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4%、3.9%、17.2%、16.3%。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认为,中国7月份出口大幅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表明中国外贸活动仍具有韧性。彭博社也认为,中国出口韧性十足,表明全球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这也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国芯片出口同样表现亮眼,反映出全球半导体产业走强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带动效应。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受强劲需求带动,7月的中国服务业活动创一年多以来最快增速。中国商业景气度进一步回升,说明旅游业在夏季旅游旺季表现出了韧性。

  《日经亚洲评论》在评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时也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

  “韧性”,是许多金融和经济专家在评价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时常常提及的词汇。对于中国经济为什么展现强大韧性,外国媒体和学者有自己的解读。

  “中国一直在战略性地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计划,以进一步拓展其广阔的经济格局。”爱沙尼亚新闻网站“OpenTools”认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长期稳定的增长。中国近期的政策重点是结构性改革,不仅着眼于短期经济复苏,也强调可持续增长。这种转变凸显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而非仅仅追求短期效应。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近日发表的一篇由西班牙和澳大利亚高校教授联合署名的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充满韧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十余年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认为,中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自主制造商用飞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享有先进的医疗技术、智能手机技术、微芯片生产和人工智能等,这是史无前例的;而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更加增强了中国提升自主技术能力的动力。

  “中国经济韧性源于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全面灵活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释放、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推进,以及逆周期政策支持的实施。”瑞银高级经济学家张宁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