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恒大破产,富了清盘人

adminddos 2025-08-21 15:09:54 2 抢沙发
恒大破产,富了清盘人摘要: ...

文 | 融中财经

昨天,港交所发布公告,2025 年 8 月 25 日上午 9 时起,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将被取消。一艘航行了 16 年的巨轮终于将沉入海底。

2024 年 1 月 29 日,香港法院对恒大说出 "enough is enough" 时,这艘地产巨轮就已经逐渐沉没,购房者、供应商、债权人都在焦急等待。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一群人将最先从恒大庞大的残余资产中分得一杯羹——清盘人。

恒大倒下这天,安迈顾问的黄咏诗可能是香港最忙碌的人之一。

这位在企业重组领域摸爬滚打 20 年的女强人,刚刚接手了港股历史上最大的清盘案。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负债 2.4 万亿、30 万套房子未交付的烂摊子。

但对黄咏诗和她的团队来说,这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单生意。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根据香港破产法,清盘人的费用将从恒大剩余资产中 " 优先扣除 " ——甚至会排在员工和供应商之前。

这看起来很不公平,债权人们的钱可能一分都拿不回来,但清盘人却旱涝保收。

这正是清盘行业的悖论:企业越惨,清盘人越赚。在香港 167 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中,超过 30% 是房企。几乎每一家倒下的公司背后,都有清盘人的身影。

清盘人的 " 优先特权 "

在香港高等法院的债权人登记处,来自广东供应商张先生(化名)得知清偿顺序后,情绪难以平复。他持有的 8000 万元商票可能血本无归,而处置这些资产的清盘人却将优先获得报酬。

根据香港《公司 ( 清盘及杂项条文 ) 条例》规定的资产分配优先顺序(也称 " 支付瀑布 "),清盘人的报酬、律师费及其他清盘成本位列最顶端,优先于员工工资和有抵押债权人,更不用说无抵押债权人和一般股东了。

这意味着,在恒大仅存的可变现资产中,安迈顾问将最先切走自己那份蛋糕。

按照香港破产管理署的收费标准,清盘人的报酬采用阶梯式计算:首 50 万港元收取 10%,其后 50 万港元收 7.5%,其后 400 万港元收 6.5%,即首 500 万港元的酬金为 34.75 万港元,超过 500 万港元的部分收 1%。

恒大的资产规模虽已严重缩水,但仍有大量土地、在建工程和物业可供变现。即使恒大最后只能卖出几百亿的资产,清盘人的收费仍可轻松达到数亿港元。

更关键的是,这笔费用是刚性支出——无论最终能为债权人追回多少资产,清盘人都要先拿走自己的份额。

" 这就像医生给垂死的病人做手术," 有人比喻说," 不管能不能救活,手术费得先付。"

这种制度设计有其逻辑。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解释,如果清盘人不能获得合理报酬,就没人愿意接手这些 " 烂摊子 "。试想,如果报酬要等到所有债权人都满意才能拿,谁还愿意做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对恒大的普通债权人来说,这个逻辑难以接受。

这位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他们被欠款 8000 万,按照清偿顺序,能拿回 10% 就算幸运。" 但清盘人呢?他们一分钱没出,反而能拿走几个亿。"

事实上,清盘人的特权远不止于此。除了优先受偿,他们还拥有广泛的调查权、起诉权和资产处置权。在恒大案中,安迈已经开始行使这些权力——包括起诉审计机构普华永道,追讨许家印等前高管 60 亿美元的股息和薪酬。

安迈顾问的 " 恒大生意 "

黄咏诗的履历表读起来就像一部香港商业史的缩影。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她主导债务重组,让这家差点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雷曼兄弟亚洲业务清盘,她担任核心成员;就连赌王何鸿燊的遗产纷争,也有她的身影。

" 黄咏诗是香港最贵的清盘人之一," 一位投行人士评价," 但她值这个价。"

事实上,黄咏诗也是临危受命。恒大清盘前曾有重整计划草案,核心是债转股和延期兑付,债转部分主要转成恒大物业、恒大汽车的股份。但由于债权人普遍认为这些资产毫无价值,再加上创始人被调查导致信心破产,最终该草案在 2024 年 1 月被正式拒绝,随后法院清盘。

2024 年 1 月 29 日,当香港法院正式委任黄咏诗和她的同事杜艾迪为恒大清盘人时,安迈顾问迎来了可能是公司历史上最复杂的案子。

恒大不是一家普通的房地产公司。它在中国 280 个城市有约 1300 个项目,涉及 3000 多个法律实体,债权人遍布全球。仅梳理资产负债表,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专业团队。

安迈为此配备了什么样的队伍?据接近安迈的人士透露,恒大清盘团队超过 50 人,包括律师、会计师、估值师、税务专家,甚至还有专门处理中国事务的顾问。按照行业惯例,这些专业人员的小时费率从 2000 港元到 8000 港元不等。

光是人工成本,一个月就要上千万,但这对恒大案来说只是小钱。

真正的大钱在后面。根据清盘人此前提交的初步报告,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梳理恒大在全球的资产、评估 1300 个项目的价值、追讨可疑交易、起诉相关责任方。每一项都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以追讨许家印资产为例。安迈已经向香港法院起诉,要求许家印及其前妻丁玉梅返还 60 亿美元的股息和薪酬。这场跨境追讨涉及多个司法管辖区,需要大量的法律资源。这种级别的诉讼,光律师费就是天文数字,但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计入清盘成本,从恒大资产中优先扣除。

安迈的收费模式也颇有讲究。除了按资产价值收取的基本费用,还有各种 " 额外收费 ":如果成功追回资产,可以收取 " 成功费 ";如果处理特别复杂的事项,可以申请 " 特别费用 "。这就像出租车的计价器,基本费、里程费、等待费、夜间费,各种名目都能收钱。

但安迈也有自己的说法。黄咏诗在接受委任时表示,团队的首要任务是 " 尽可能保留、重组或继续运营恒大的业务 ",为债权人争取最大利益。

问题是,这种 " 争取 " 的成本谁来买单?答案很明确:还是债权人。

" 这是一个悖论," 上述投行人士说," 因为实际上,普通的债权人在巨轮倾覆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博弈筹码。固然清盘人收费越高,债权人能分到的就越少。但没有清盘人,债权人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权力的游戏

这也导致清盘人拥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权力。

2024 年 3 月,恒大的清盘人做了一件震动整个金融圈的事情——他们起诉了普华永道。

这家曾为恒大出具 " 无保留意见 " 审计报告的四大行,如今成了被追责对象。清盘人指控普华永道在恒大虚增收入 5600 亿元期间存在严重审计疏失。

这种权力来自法律授予。根据香港《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清盘人拥有极其广泛的调查权和追索权:可以传唤任何人提供证词,查阅所有公司文件,甚至可以追溯到清盘前两年内的 " 可疑交易 "。实际上,恒大香港上市公司的公章都是他们的。

在恒大案中,安迈的 " 权力清单 " 令人咋舌:

第一,资产控制权。恒大的所有资产,从土地到在建工程,从银行账户到知识产权,现在都由清盘人掌控。任何资产处置都需要他们点头。

第二,诉讼发起权。除了普华永道,清盘人还在追讨许家印等前高管 60 亿美元。他们就像检察官,可以对任何涉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

第三,交易否决权。清盘人可以否决恒大在清盘前的某些交易,要求交易对手退还资产。比如,如果发现许家印在清盘前转移资产,清盘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这些交易。

第四,信息获取权。恒大的所有商业秘密、财务数据、内部邮件,清盘人都可以查看。这种权力甚至延伸到了公司对外发声的权利。自清盘令下达后,恒大发布的公告大多以 " 清盘人黄咏诗 " 名义落款,而非董事会。这意味着恒大已经不再由许家印管理,而由安迈顾问完全接管。

" 清盘人就像被赋予了尚方宝剑," 一位接近过恒大的人士说," 他们现在是恒大真正的掌控者。"

但权力越大,诱惑也越大。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了清盘人巨大优势。" 谁来监督清盘人?" 这是很多债权人的疑问。理论上,法院会监督,债权人委员会也有一定发言权。但在实践中,这种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一位曾参与大型清盘案的律师透露,清盘人的很多决定都是 " 黑箱操作 "。" 他们说某项资产只能卖这个价,你很难验证是否属实。他们说某项调查需要花这么多钱,你也只能接受。"

更微妙的是利益冲突问题。清盘人一方面要为债权人争取利益,另一方面自己的收费也来自同一个 " 钱袋子 "。这就像让狼看守羊圈。

在恒大案中,这种利益冲突已经显现。有债权人质疑,清盘人花费巨资起诉普华永道,即使赢了官司,扣除诉讼成本后还能剩多少?" 但对清盘人来说无所谓,反正诉讼费用都能报销。"

安迈对此有不同看法。黄咏诗强调,所有重大决定都会征求债权人委员会意见,费用也会定期披露。" 我们的利益与债权人是一致的——资产变现越多,大家都受益。"

一场争夺价值的多战线战争

当然,清盘拿这么丰厚稳定的利润,也必然是因为其任务之艰巨。任何一个重大案件的清盘人都至少要在三条战线同步开战。

第一条战线,如上所述,是在清盘人和债权人中间展开的。理论上,清盘人是为全体债权人的利益服务的。但在实践中,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紧张的 " 貌合神离的同盟 " 关系。

诉讼对清盘人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赢了,他们收 " 成功费 ";输了,诉讼成本也能报销。但对债权人来说,这可能只是在浪费剩余资产。

第二条战线明显是清盘人 vs. 前管理层及关联方。他们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对抗性的。清盘人的一项核心法定职责,就是调查导致公司失败的原因,并对潜在的不当行为采取行动。

在恒大案中,这种对抗尤为激烈。安迈已在香港法院对许家印、前 CEO 夏海钧、前 CFO 潘大荣及许家印前妻丁玉梅等 7 人提起诉讼,追讨金额高达 60 亿美元。

最近恒大 " 二号人物 " 夏海钧的资产曝光,揭开了清盘工作难度的冰山一角。

2025 年 8 月,这位消失已久的恒大前总裁终于在美国被找到藏匿之处。香港法院文件显示,夏海钧藏身于加州尔湾的豪宅中,其家族在美国拥有三处房产:联排别墅、估值 773 万美元的山景豪宅,以及价值 1930 万美元的海滨庄园。这些资产均登记在其妻子名下,通过 " 新生活信托 " 等复杂架构持有。

更关键的是夏海钧的抗拒态度。他多次抗拒法庭披露命令,声称全面披露资产 " 将暴露其当前所在地 "。香港法官高浩文严厉批评:" 夏海钧似乎只想遵从他愿意遵从的法律规则 "。即使法院发出剥夺抗辩权的最后通牒,他提交的资产清单仍有明显漏洞——美国和加拿大的资产全无踪影。

如果连找到一个人、追回几套房子都如此艰难,那么处置 1300 个项目、追讨 2.4 万亿债务的难度可想而知。清盘人的工作,或许真的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得多。

这个案例也暴露了清盘人面临的真实困境:高管资产早已通过离岸公司、家族信托、代持等方式分散在全球 17 个司法区。即使找到了人、查到了资产,跨境执行仍是巨大难题。针对经济犯罪中美没有引渡条约,香港法院的判决要在内地执行,也需要走司法协助程序,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夏海钧通过海外信托转走的资金,想追回是难上加难。

恒大案中最艰巨、最具决定性的战线,无疑是安迈顾问在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面临的法律与现实鸿沟。

恒大超过 90% 的核心资产和业务运营都在中国内地,这极得香港的清盘令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空文。

经过法院认可,安迈掌控着恒大香港公司的公章,甚至能注销董事会。却不能直接接管那些掌握实际项目的内地子公司——它们属于内地法律实体,受内地公司法约束。

正如黄咏诗所言:" 我们作为香港法院批准的清盘人到了内地后,如果没有获得内地法院认可,连去银行拿资料都不被允许,更不要说处置资产了。"

更关键的是,跨境破产认可长期处于 " 单向状态 "。虽然 2021 年两地签署破产互认协议,2022 年深圳法院裁定认可森信洋纸香港破产程序成为全国首例,但这种突破仍属个案。相比之下,境外法院认可中国破产判决的案例早已有多起。这种不对称成为跨境清盘的根本障碍。每个项目所在地的法院可能有不同态度,尤其是对恒大这种庞然巨物。

这种割裂使得清盘工作异常艰难。安迈不仅需要在两种法律体系、两种商业文化之间周旋,而且,恒大的清盘可能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安迈同时还要应对地方政府 " 保交楼 " 的政治压力,这远远超出了普通清盘人的专业范畴。

所以,尽管这套机制对债权人而言看似不公,但其设计本身存在内在逻辑。清盘工作极度复杂且充满风险,若没有优先受偿的保障,将难以吸引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接手,最终可能导致资产加速贬值,损害全体债权人的利益。

结语

2025 年,香港房企清盘潮正在加速。路劲刚刚宣布正式违约,富力在 3 月底的清盘聆讯后前途未卜、弘阳的清盘聆讯则延期到 9 月底,世茂、华南城已在清盘队列。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 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 5257 亿元,比 2024 年还高。

对安迈、德勤、毕马威这些清盘巨头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恒大案让我们看清了这门生意的本质:清盘人收费排在所有债权人之前,即使债权人血本无归,他们也旱涝保收。

更讽刺的是,就在房企大规模倒闭的同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普华永道因恒大审计丑闻流失 75% 的 A 股客户,安永成最大赢家,接手 25 家。在基金审计领域,安永市占率已达 44%,成为新的 " 审计一哥 "。

这就是清盘人经济学:实体倒下,服务业崛起;企业破产,专业人士发财。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