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集成(002506.SZ)、协鑫科技(03800.HK)8月7日晚披露硅料采购合同,前者的全资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当天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能硅业)签订《产品购销框架合同》,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协鑫集成拟向中能硅业采购总金额预计不超过4.5亿元(含税)的硅料。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上述协议的执行时间为2025年8月7日至12月31日,交易产品为硅粉提纯后的YAS复投料,预估数量11250吨。具体操作上,硅料交易价格随行就市一月一议。按照协鑫科技的定价机制,给予协鑫集成子公司的硅料售价与其他独立第三方买家一致。
产业链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YAS复投料是颗粒硅副产物硅粉提纯后的块料,纯度高,作为副产物其成本较颗粒硅更具竞争力,须掺入其他料一起生产出硅片。
与三四年前动辄数百亿、时间跨度2-5年的锁量长协大单相比,协鑫系内部的上述关联交易规模有限,但也不失为一个市场风向标:随着硅料反内卷持续推进,拥硅为王会卷土重来吗?
市场上不乏此类论调。中信建投近日发布的研报认为,近期在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端已取得初步成效,硅料、硅片、电池已成功顺价,后续重点关注组件端顺价情况。据其推演,硅料格局最为集中,企业数量最少,整合难度最小,有望率先实现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并降低产出,推断硅料在后续利润分配中将处于强势地位,2020-2022年拥硅为王的情境可能重演。
作为原料端,硅料的产能去化是本轮光伏产能出清的命门,直接影响下游控产效果。据澎湃新闻了解,近来围绕多晶硅限产限价的会议密集在京召开,但各方协商并不顺利,头部企业各怀心思,小企业对硅料收储方案的分歧较大。一方面,近期硅料价格的回升令收储计划更添变数,但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乐观认为不排除相关部委加大介入力度的可能性。
在经历7月份的两次大幅跳涨之后,近期硅料价格止涨企稳。多位一体化厂商人士及行研人士对澎湃新闻称,7月初在硅料反内卷的涨价预期之下,下游出现谨慎囤货行为,硅料库存下移。但8月以来下游备货力度已大幅减少,组件环节仅名义涨价,实际成交价格未有显著变化。
近期在山西大同举行的光伏行业协会年中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多晶硅价格已经连续14个月低于成本价,目前库存量大概还有40万吨,行业的压力还是非常大。350万吨的多晶硅产能,市场需求只有150万吨,开工率在40%上下。
供给上,眼下硅料端的压力不减反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5-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2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21%。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4-4.5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4.43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成交量环比上周有所减少,签单企业数量稳定在4-5家,成交价格整体持稳,仅个别订单略有上浮。
硅业分会称,价格总体持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前期部分库存偏低的长单客户完成补库,本周有备货需求的其他长单客户则参照前期价格签约。其二,预期本月硅料将呈现供大于求格局,高位库存面临进一步累积的风险。展望后市,尽管库存压力增大,但在当前非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供需并非核心定价因素。预计短期内多晶硅市场主要靠成本支撑,随着一线企业主流订单签订完毕,成本略高的二线企业成交价或有小幅上调空间,同时高企的库存压力将制约价格上行幅度,整体市场价格涨幅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
此前有主导硅料收储计划的头部企业高管向澎湃新闻介绍,硅料价格至少要回升到8万-10万元/吨,才能保证头部企业在全成本不亏损的情况下,仍有余力背负该计划带来的大规模债务和利息。
“到8万不现实,基本在5-6万之间,拉长还本付息时间。届时上千GW的需求,可以让头部企业收购下来的300多万吨产能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多晶硅领域资深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当务之急还是消库存,否则再低的负荷都无法平衡供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