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上海推动“AI+制造”发展:通过三年时间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adminddos 2025-08-19 12:17:49 1 抢沙发
上海推动“AI+制造”发展:通过三年时间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摘要: ...

8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上海将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聚焦攻关基础和前沿技术,《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突破工业智能前沿技术、发展工业数据治理和合成技术。

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加强对流体、电磁、真空等物理规律的理解,提升物理仿真能力;加强对工业图纸、操作手册、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提升视觉处理能力;加强对时序数据、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提升智能决策能力。强化基础模型工业推理能力,梳理工业标准操作流程,汇聚一批提示词,推动智能体理解工业任务、指令、角色;面向制造业泛化场景,采用知识蒸馏、逻辑打分等方法,打造一批推理数据集,支持工业模型微调。

突破工业智能前沿技术。发展工业元宇宙,打造工业基础模型库和信息库,攻关空间计算技术,实现工厂、仓库、实验室等空间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和虚实协同,支持工厂布局优化、自动引导车寻路等应用创新。探索“云-边-端”模型体系,开发虚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等智能边缘设备,推动模型小型化、边缘化部署,提升边侧智能应用的快速响应能力。攻关工业工具互通协议,对标模型上下文协议和智能体开放协议,开发面向智能体工具调用的工业通用协议和接口。

《实施方案》同时提到,建设关键要素平台,包括打造工业智算云平台、打造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融合创新基地等。

打造工业智算云平台。推动工业云企业升级打造智算云,攻关低延迟分布式推理架构、工厂级算力调度等技术,研发语料加工、模型训练、模型管理、智能体开发等工具模块,提供“语料包”“算力包”“模型包”等服务,形成云化、本地化以及小型化、轻量化等多种部署方案,支撑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专业服务商等对接工业智算云,迭代开发面向垂直行业的智能工具和智能体,逐步形成模型即服务(MaaS)能力。

打造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语料企业、制造企业、服务商等联合打造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船舶、航空、汽车、能源、钢铁等行业高质量多模态语料库,形成工业战略语料库以及模型微调数据、强推理数据、评测语料、实体知识图谱、稀缺场景语料等工业专业语料资源。引导中小企业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立内部知识库,应用知识图谱、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技术,在场景端快速应用模型。

推动重点行业应用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加快赋能重点行业、打造共性示范场景、探索前沿制造模式、建设“AI+制造”工厂。

加快赋能重点行业。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钢铁、时尚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协同效率,加快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截图

探索前沿制造模式。推动制造企业立足全流程智能化基础,探索软件定义工厂、完全按需制造、智能工厂网络等制造新模式。以“工业大脑”为决策中心,实现设计、开发和量产的智慧优化,结合大规模人机协作、设备模块组合,实现规模化柔性制造。依托工业元宇宙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动态配置工厂资源,基于需求自适应重构生产过程,实现定制产品的高效生产。依托平台连接产业集群内工厂,以需求驱动产品数字化设计仿真和供应链服务优化。

建设“AI+制造”工厂。推动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厂,综合应用空间计算、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集聚各类场景模型、智能产品和装备,推进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类型具身智能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打通各类工业软件系统,提升动态感知能力,体现软件定义工厂、完全按需制造、智能工厂网络等制造新模式,形成标杆示范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截图

《实施方案》提及,打造“AI+”智能产品,包括AI+工业软件工具、AI+工业产品与装备、AI+消费终端等。AI+消费终端方面,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提升终端的模型应用能力,推动终端智能化操作创新。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同时,积极营造发展生态,加快机器人应用。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任务落实方面,《实施方案》提及,加强“AI+制造”各项任务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落实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聚焦重点行业,编制“一业一策”推进方案。强化市区协同,鼓励产业基础好、场景丰富的制造业重点区出台“一区一方案”和专项政策,打造工业智能产业集群。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